中国之城|西安:文物堆里“长”出的城市

admin 2025年02月25日 阅读数 61110

  新华社西安2月25日电 题:西安:文物堆里“长”出的城市

  新华社记者姜辰蓉

中国之城|西安:文物堆里“长”出的城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西安全城各处散落着多如繁星的文物,仿佛保留时空碎片的“永恒之城”。古与今在西安奇妙嵌合,让人有种文物堆里“长”出个城市的感觉。

  西安,历史上的长安。十三朝古都,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一个个朝代在这里留下印记,“叠加”成现在的西安。西安在最大程度上保留着青砖黛瓦、古楼高墙,每一寸土地都浸润这厚重的历史文化。“一入长安游”,无论古今都是许多人的梦想。

  市中心的明代钟鼓楼,是西安的地标。朝迎日出,暮送夕阳;大雁塔、小雁塔,遥遥相对,雄伟端庄;兵马俑与华清宫千年相伴,金戈铁马与风花雪月交相辉映……

  强汉盛唐均曾建都于此,长安之名远播世界。唐代诗人王维曾描述长安的繁盛——“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西安火车站外,是有着“千宫之宫”之称的唐大明宫遗址。根据考古实证和历史记载复原的宫门气魄宏大,正对火车站广场,当旅客拾级而上,宏伟的宫门撞入逐渐开阔的视野中,初见就被“长安”的宏伟击中,有种“历史扑面而来”的震撼。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巍峨的殿宇坐落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对称的双出阙楼与博物馆主体遥相辉映……从几十米宽度的台阶拾级而上,古代朝会的体验感拉满。“手中就差块笏板,我就在上朝了。”身边游客轻笑。

  在西安,寻古访旧甚至不需要进博物馆,随便走走就能与历史遗迹不期而遇。街巷里,一处砖阁默然伫立。“问起塔来塔有名,大名鼎鼎魁星阁……”摊贩大叔唱着秦腔“广而告之”。

  地铁站内“乱入”两口古井,标牌显示,一口“来自”元代,一口“来自”清代。修建地铁时发现,就被原地保护,与地铁的破风声和人们匆忙的脚步相伴。这在其他地方略显“错乱”的一幕,在西安随处可见。“这不算啥,西安就是个巨大的考古工地,哪都能挖出文物。”有本地人调侃地向外地朋友介绍。

  夜幕一层层覆盖,西安市中心不少人驻足而立,凝望钟楼。钟楼被点亮的瞬间,响起一片“哇”声。飞檐翘角,斗拱层叠,金顶肃穆,白日间“平平无奇”的古建筑,在夜空中勾勒出壮丽的轮廓,仿佛一位盛装的古代仕女,川流的车灯织就她闪亮的冠冕。此时此刻,长安穿越而来。

  登上城墙,白天里可辨的“正南正北”“经纬分明”,在夜晚更加清晰,千百年来依然能看出唐代时“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格局。眺望城内,明代建成的钟鼓楼在明城墙的环抱下隔空相对。

  千年一觉长安梦。亮灯时刻,不少人身上的汉服仿佛一秒“激活”,各展其美。

  战国袍、汉曲裾、唐襦裙……衣袂飘飘,裙裾轻扬;团扇轻翻,环佩声响,有结伴打卡的“公主”“千金”,有拍摄帅气古装视频的“书生”“将军”,还有阖家出游的“古代家族”……一时间,颇有“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之感。

  “看看我的周围,感觉好像是站在古今的交汇点上。”来自广东的游客林萱怡说。她妆发精致,俨然从大唐“穿越”而来。

  如果说夜晚的钟楼街区是“古穿今”,那么,夜晚的大唐不夜城则好似“今穿古”。这里街道宽阔、朱墙金顶、灯火辉煌,人潮涌动。唐代的历史文化元素汇聚在2公里的街道中,霓虹宫灯令人目眩神迷。

  “李太白”翩然而至,立身巨型宫灯上恍若谪仙,朗声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无论是汉服还是时装,摩肩接踵的人群齐声接道“奔流到海不复回”。

  街区中,乐队正在吟唱,歌曲中周秦汉唐的波澜壮阔,让许多民谣爱好者驻足聆听:“李白走下了西安北的列车,杜甫见老朋友心中感慨良多,同游大明宫内大小亭台楼阁……时间悄悄越过长安与西安的分界,我们终将在这片土地上热烈相见!”

  合唱渐成洪流,在古老又现代的都市中流淌。

【纠错】 【责任编辑:赵碧清】

推荐阅读:

谋定六大赛道 未来产业布局建设正酣

古建文脉丨绝技巧构“天人合一”诗意栖居

周立波故乡:春潮书香写巨变

全国首个“负碳海岛” 产品总值近6亿元

“无废城市”市长访谈录丨宁波:从“减废增金”到“减碳增绿” 让生态绿色成为宁波靓丽底色

民生直通车丨踏青赏春 了解这些远离花粉过敏

香港故事|他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保障生态功能 改善环境质量

杭州:春季主题活动展江南古韵

上海投展联动促进旅游投资、消费量质齐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