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冲击下的一季度中国外贸:成绩亮眼、民营占先
(原标题:关税冲击下的一季度中国外贸:成绩亮眼、民营占先)
葛佳意/文 2025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长回暖,全球制造业PMI维持在50%以上,增长动能较强。在美国施加高额关税的背景下,中国外贸表现好于市场预计,出口额同比不减反增,一季度我国出口总额约8537亿美元,同比增长5.8%,国有、民营、外资三类外贸企业出口都实现较快增长;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8.1%,对欧盟出口增长3.7%,对美国出口增长4.5%,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出口增长4.7%,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6.1%,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长9.6%,对非洲出口增长11.3%,出乎全世界意料,显示出中国供应链的“打不倒”。其中,民营企业的贡献尤为突出。据海关总署,一季度全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共45.5万家,数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占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86.1%。
亮点一:货物外贸进出口总额再次刷新历史纪录。2025年1―3月,全国企业进出口总额约1.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2%。其中,广义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占57%,同比增长4.5%,外资企业进出口占29%,同比下降0.7%。全国出口总额8537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民营企业出口占64.8%,同比增长5.9%,外资企业出口占27.4%,同比增长5%。此外,一季度对贸易转口国出口稳步增长,如对越南出口大涨16.5%,说明实际从中国出发借道输入国际市场的份额也在增加,间接体现中国商品的需求热度。贸易顺差同比大涨48.6%,一季度贸易顺差2730亿美元,民营企业贡献了105.9%,外资企业贡献19.2%,国有企业逆差收窄,较去年同期逆差1075亿美元收窄至逆差686亿美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逐月看,3月份出口形势大好。1、2月由于春节假期影响,单月出口环比下降3.3%、33.8%,3月出口形势大好,全国出口约3139亿美元,环比增长46%,民营企业贡献了65.4%的单月出口,环比增长58.1%,外资企业占26.7%,环比增长26.6%。
亮点二:民营企业外贸占比突破新高(64.8%),是外贸增长的绝对贡献者。1―3月,从增速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4.5%,是全国进出口实现正增长的原因,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同比下降12.8%,外资企业进出口同比下降0.7%。从占比看,2020年到2025年一季度,民营企业占进出口比重不断增加,从47%增至57%,民营企业占出口比重从56%增至64.8%。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亮点三:出口产品结构凸显外贸优势。以美元计,2025年1―3月,机电产品占出口额比重超过半壁江山,占总量约60%,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集成电路继续走高,约占全部出口额的4.8%,同比增长10.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约占24.6%,同比增长6.3%;新三样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约占4.3%,同比增长0.4%。值得注意的是,能源类出口大幅下降,以美元计,成品油出口下降23.5%,煤炭出口分别下降25.9%、45.3%,稀土及制品出口下降4.7%,钨品出口下降17.9%(但这部分占比极小)。
纵然一季度外贸成绩骄人,但一些隐忧也需关注,例如进口额的大幅下降,一方面说明我国进口替代、重要技术国产化取得进一步进展,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一些在华外资企业、贸易流通企业业务有所缩减。从数据看,一季度全国进口下降较快,外资企业下降最多,民营企业进口微增。2025年1―3月,全国进口总额5807亿美元,同比下降7%,下降幅度较大,其中,国有企业进口下降20.5%,占进口总额的23.2%,外资企业进口下降7.1%,占31.3%,民营企业进口增长1.8%,占45.5%。
还需关注工业与外贸数据反差的进一步扩大。我院根据公开数据计算,从2020年以来,以人民币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与货物外贸出口总额的比值不断下降,从68.5%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59.2%,下降7.3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额与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值,与对美国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这两项指标的差距则较小,据计算,对美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从17.4%下降到13.5%,下降3.9个百分点,对美出口额与出口交货值的比值从25.5%下降到22.9%,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原因还待有关部门权威解读。
绝对值和公布增长率来自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出口交货值与出口总额比值、对美国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对美国出口与出口交货值比值为本院计算。综上,一季度我国外贸开局势头良好,但由于本届美国政府关税政策朝令夕改,对全球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干扰,美国逆全球化的大方向短期之内也较难改观,未来中、美关税谈判走向仍存较大不确定性。中国外贸企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可能会遇到更大挑战,亟待政策发力、政企合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需要指出的是,本轮出口大增背后不乏对加高关税的预判导致的企业“抢出口”、外商客户“抢存货”而产生的短期堆高,这种增长能否持续,目前还是未知数,不可盲目乐观。
(作者系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研究员)
推荐阅读:
证监会“零容忍”打击违法违规 欺诈发行和从业人员违法买卖股票被重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