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军: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经营压力明显增加
(原标题:于学军: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经营压力明显增加)
11月23日,在“金融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上,原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发表演讲称,我国经济、金融面临多种突出问题,若不加以改善和解决,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巨大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于学军分析了我国货币环境的变化。今年以来,我国货币统计的三个层次――流通中货币(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M0投放量保持高增长,但实际支付场景大幅减少。与此同时,M2增速下滑, M1更是出现历史新低,呈现出M1和M2剪刀差不断扩大的问题。
于学军称,今年前九个月M0同比增长11.50%。现在几乎都不使用现金了,但每个月现金投放却保持大幅增长,这显然有些不合常理。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M1余额达到6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4%,较上年末减少了约5.13万亿元。
“这是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自设立以来的历史最低,从而出现了所谓的M1和M2的剪刀差不断扩大的问题。”于学军称,M1主要由M0和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构成。前三季度现金投放量显著增加,导致M0保持高速增长,但M1整体却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表明,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出现了减少,这是M1下降的主要原因。
于学军表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出现的下行压力,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表面上看到的各种困难,如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财政收支紧张、内部需求不足、企业经营效益下降等;二是通缩的影响或资产负债表收缩,这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实际上又无处不在。从A股上市公司三季度财务报表来看,上市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出现收缩。“这应当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包括财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经济恢复增长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他说。
此外,我国的货币环境受到国际环境的较大影响。自2020年以来,发达国家为应对疫情和通货膨胀,调整了财政、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我国国债收益率明显低于美国,导致资本外流,外商直接投资下滑。
于学军表示,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营压力明显增加。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439.52万亿元,同比增长7.30%。其中,以债券投资为主的投资业务增长8.40%,其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同期内,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达到4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7.20%。其中,储蓄存款增长10.40%,同业负债增长22.70%,这两项在总负债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以及存贷款利差的持续收窄,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11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0.50%。平均资本利润率为8.77%,较上季末下降0.14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68%,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A股42家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为4.28万亿元,同比下降1.05%。其中,利息净收入减少3.19%,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少10.75%;而投资收益则增长23.90%。几乎所有上市银行发布公告称,今年盈利增长主要依赖于债券市场。
于学军认为,在新形势下,金融创新需要不断深化和精细化,有效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银行业应加大科技投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成果,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安全便捷的服务。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