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共同努力是乘法”

admin 2024年04月12日 阅读数 55537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题:记者手记:“共同努力是乘法”

记者手记:“共同努力是乘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申铖

  “1985年至1992年:工业和公共城市交通”

  “1993年至1998年:城市发展、能源效率和自然资源”

  “1999年至2020年:铁路交通、公共卫生、中小企业”

  ……

  4月11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记录着中德财政合作40年成果的视频在大屏幕上播放着,展示着历年来中德政府贷款投向领域。当日,由中国财政部、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联合举办的中德财政合作对话论坛在此举行。

  论坛会场外,一张张展出的图片“定格”了双方合作的生动细节:有上海地铁1号线的电动客车从德国汉堡运抵上海的瞬间,也有中外专家考察河北衡水湖西湖区域的时刻。

  从上海到云南,从河北到广西……一个个两国财政合作项目落地落实,彰显中德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成效。

  合作,离不开沟通互信——

  双方定期举行研讨会,持续深化知识合作特别是国际发展领域经验分享;国际发展合作日益成为双方合作新领域……40年来,中德财政合作不断推进,两国财经界加强沟通,加深了对彼此的理解。

  伙伴关系的成功始于相互信任。“有时贷款业务会遇到一些停顿,但双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总能帮助我们找到促进合作、实现共赢的最大公约数,建设性地解决项目中的各种问题。”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说。

  实际上,近年来,中德财金领域沟通频繁。去年10月1日,德国法兰克福,一场时隔四年的对话——第三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成功举行。此前于2015年和2019年举行的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均取得多项互利共赢成果。

  合作,促成互利共赢——

  在此次论坛上,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德国政府对华贷款承诺总额约100亿欧元,支持建设了300余个贷款项目,覆盖了中国31个省份,涉及生态环保、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诸多行业和领域。

  这些项目不仅带来了资金支持,还带来了智力资源,帮助有关地区引入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项目管理人才和涉外专业人才,推动了有关行业的观念更新和创新。

  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国务秘书约亨·弗拉斯巴特认为,通过多年合作,两国均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繁荣;双方积极开展对话和知识交流,两国都从合作中受益。

  跳出财政领域,从更大视野和更长时间来看,中德合作基础扎实、充满活力、成果丰硕。半个世纪以来,两国在全球化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当成功的经贸关系。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超过5000家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2000多家中国企业在德国发展。

  “双向奔赴”,促成互利共赢。近年来,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大市场的规模优势与升级潜力不断彰显,不仅拓宽了中德两国经济合作的空间,也为德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通过优势互补,两国能够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展望未来,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更好应对风雨,更需共同携手。

  “德国和中国都面临着新的全球性挑战。”德国驻华大使傅融表示,气候危机、环境污染……这些都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克服挑战。

  在变乱交织的时代,要合作共赢?还是脱钩对抗?当前,部分国家在这一问题上踌躇不定、左右摇摆。

  欧洲有句谚语:一个人努力是加法,共同努力是乘法。中国也有句谚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也许,答案就蕴藏在这些质朴的箴言中。

【纠错】 【责任编辑:冯粒】

推荐阅读:

新华视点|春节,他们却很忙

技术赋能 企业抢抓银发经济万亿级新赛道

守望田野的“宝藏女孩”——走近与历史对话的女子考古队

“东数西算”甘肃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再上台阶

台湾工具机业者期待深耕大陆分享商机

秀我中国|雪村“点雪成金”的秘诀

湖北:科技助力 智慧服务护航绿色出行

PPP新机制重磅文件出炉 直指民企“入场难”

秀我中国|被一场儿童画展“唤醒”

列国鉴·日本|记者观察:日本能否走出通缩变数仍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