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少浇一次水 多产一成粮 河北推进节水高产农业见闻

admin 2024年03月25日 阅读数 62531

  新华社石家庄3月24日电(记者赵鸿宇)气温转暖,华北平原冬小麦绿意盎然。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展厅的图片中,可以看到成熟时期“马兰1号”小麦地面上不到70厘米,地下却能扎根到230厘米甚至更深。

新华全媒+丨少浇一次水 多产一成粮 河北推进节水高产农业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扎根越深,需要浇水的次数越少。”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进考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马兰1号”跟普通小麦品种相比,一个生长季能少浇1至2次水,每亩节水50立方米以上,目前全国累计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

  据悉,“马兰1号”经14个示范点测试,平均亩产603.4公斤,高出河北省小麦平均亩产20%以上,2023年最高亩产达到838.8公斤,为当年河北省小麦亩产较高纪录之一。

新华全媒+丨少浇一次水 多产一成粮 河北推进节水高产农业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麦田。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 摄

  河北省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连续11年粮食产量超过700亿斤。以往,河北的小麦种植较为依赖灌溉水,然而,河北又是水资源短缺省份。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生产,近年来河北通过培育节水高产小麦品种,推广喷灌、滴灌、浅埋滴灌等灌溉方式,利用数字赋能精准进行灌溉等,努力在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情况下减少灌溉用水。

  “与传统灌溉方法相比,浅埋滴灌技术是通过管道把水精准输入每一株麦苗根部,变传统的浇地为‘浇作物’,流转的3000亩农田平均节水10%以上。”邯郸市永年区自博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晓亮说,采用浅埋滴灌后农田不用再保留垄沟和田埂,可以扩大5%以上种植面积,对于增加粮食产量有一定帮助。

  农田数字化管理也在推进农业节水增效。邯郸市馆陶县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在全县农田中建设了3600多套智能传感器,可以常态化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病虫害等信息,并实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控制系统。

  “哪里需要浇水、浇多少水,通过大数据一眼就能看出。”馆陶县蔺寨村种植大户牛文军说,精准灌溉较之前大水漫灌节水20%以上,产量提升10%左右。

  同时,河北通过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统筹利用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地表水置换农业灌溉地下水,部分地区初步形成了河湖、沟渠、坑塘互联互通、水源互引互济的水系格局。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镇的麦田。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 摄

  广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海洲说,相较于地下水,地表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活水灌溉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使农田更加松软,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广平超过15万亩耕地采用河水灌溉,水网建设不仅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还通过灌溉增加对地下水的补给,助力当地地下水水位近年来持续回升,生态效应逐步显现。”高海洲说。

  得益于良好的品种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近年来河北省小麦种植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持续增长。郭进考说,小麦种植少浇一次水,多产一成粮基本实现,未来随着“四新”战略即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纵深发展,河北将继续开辟小麦节水高产新路径。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

推荐阅读:

新华调查丨透视文旅持续“沸腾”:“流量”如何变“留量”?

带你了解新加坡航展上的国产飞机ARJ21

香港故事|口述影像:把世界讲给视障者听

钟宝申:建议制定农村光伏与建筑结合的规划标准

我国发现首个深水深层亿吨级油田

新华全媒+丨八桂大地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广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观察

扩展现实(XR)体验展在美国得州首府奥斯汀举办

“中美友好在广西”图片展在旧金山举行

秀我中国丨在麦积山石窟感悟跨越时空的“东方微笑”

新华全媒+丨麻辣烫三大“灵魂”原料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