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TF规模高歌猛进 近一年中国ETF市场资金净流入规模居亚太地区第一
(原标题:中国ETF规模高歌猛进 近一年中国ETF市场资金净流入规模居亚太地区第一)
过去十年,中国和全球ETF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ETF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据摩根资产管理中国4月25日发布的《ETF环球市场纵览―中国版》(以下简称“报告”),近十年来全球ETF规模大幅增长,其中亚太地区复合年均增长率位列第一。截至2025年1月底的近一年时间里,中国ETF市场资金净流入规模约合6354亿元人民币,居亚太地区第一。
报告显示,2014至2024年11年间,全球ETF资金累计净流入约7.8万亿美元,在2024年资金净流入达到1.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亚太地区ETF市场发展迅速。2014年以来,截至2025年1月31日,亚太地区ETF资产规模复合年均增长24%,速度领先于其它地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内地市场表现更为突出,各类宽基指数迎来增量配置资金青睐。截至2025年1月31日,亚太地区ETF资产规模达1.8万亿美元,中国市场资产规模占比第一,达33.4%。资金流向同样反映出中国市场的增长,截至2025年1月31日,近一年中国ETF市场资金净流入规模达886.2亿美元,约合6354亿元人民币,居亚太地区第一。
在中国ETF市场方面,2024年是宽基指数ETF发展的关键年份。根据报告数据,2024年宽基指数ETF规模从前一年不足1万亿元增长到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超100%。从中证A500指数来看,虽然首只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在2024年9月才成立,但截至2025年1月底,跟踪该指数的ETF资产规模已达到2702.4亿元人民币,仅次于沪深300指数;红利策略ETF则是另外一个增长亮点,截至2025年1月底的资产规模达到1252亿元人民币,自2022年以来的复合年均增长更是达到68%。
中国ETF规模发展仍在高歌猛进。日前,全市场ETF规模更是突破4万亿元大关。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20日,全市场ETF总只数超1100只,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其中,股票ETF最新规模为2.95万亿元,占比高达73.55%。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在4月25日举办的“走进上交所活动暨ETF发展研讨会”上表示,“ETF投资将成为投资人联系中国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联系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
江向阳谈到如何通过ETF更好地为投资人创造价值,他认为,投资人现阶段ETF投资存在五方面痛点。一是资产不多元。单一资产的收益降低,波动加大,须进行股、债、商品、REITs、比特币等多元化的资产体系以分散风险;二是研究不深入。股、债、商品定价逻辑各异,投资人亟需对单类资产的深度研究并形成对应的投资策略;三是配置难度大。资产多元配置,需个性化的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四是运营不高效。投资人多资产投资亟需更加及时、专业和全面的知识陪伴,更加方便、快捷的资产配置场景和模式;五是生态不完善。券商、基金公司、指数公司、媒体、各类投资者需形成相互赋能、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为解决上述痛点,江向阳表示,博时基金正在加快改革创新,打造下一代“ETF价值赋能体系”,特点可概括为“资产多元化、研究深度化、服务投顾化、运营体系化和生态可持续化”。
值得一提的是,ETF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行业同质化与“内卷”竞争也在加剧。
华宝证券2025金融产品年度报告指出,ETF行业抢首发和“价格战”现象较为明显。比如,机构会抢占同类产品中的先发优势,首批上市产品规模往往呈现断层式领先;同时,行业主动开启降费的步伐,大面积调低费率以提升产品竞争力;此外,在营销广告方面也加剧“内卷”,短视频、直播、IP营销等手段层出不穷。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ETF市场发展将呈现“强者愈强”的特征,比如美国ETF市场就呈现出寡头垄断竞争的现象。华宝证券提到,中小型基金公司尝试布局细分领域(如30年国债ETF),但依旧会面临大公司复制与营销超车的挑战。该机构认为,在ETF市场同质化困境下,ETF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从“贩卖工具”向“服务‘消费者’”转变,即围绕客户多元化ETF投资需求,打造集研究、顾问、工具、运营于一体并相互支撑的业务链。
推荐阅读:
4倍杠杆雪球被平仓?A股探底雪球敲入 机构称距离第二轮集中敲入尚有空间
诺华(NVS.US)核药新突破!Lutathera一线治疗GEP-NETs主要终点mPFS延长至3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