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沃泰:助力构筑汽车安全“护城河”
(原标题:菲沃泰:助力构筑汽车安全“护城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开年以来,民营经济大放光彩。
国产AI大模型凭借其高效推理能力及多场景适配性等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人形机器人跳秧歌零帧起手转手绢震动科技界;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国内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并加速赢得国际市场青睐……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高端化突破明显,2025年1月份20万元以上自主品牌占比从2022年的22%、2023年的29%、2024年的32%,上升到2025年的37%。同时,1月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60.6%。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汽车安全和耐用性也成为广大消费者选购时关注重点之一。因此,新能源汽车安全防护也从车身结构向更“细节微观”的领域拓展――如汽车激光雷达、中控板、压力传感器等。
作为全球纳米镀膜防护领域技术和产业规模的领先者,江苏菲沃泰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菲沃泰”)纳米镀膜防护技术长期致力于为消费电子、汽车、医疗器械、马达电机、小家电、安防监控、光通讯、云服务器等领域的产品提供防水防腐蚀、绝缘、防雾、超疏水、疏水疏油、耐磨增硬、超亲水等防护或增性功能。特别在近年来,菲沃泰积极拓展智能汽车领域的纳米镀膜防护解决方案,助力相关产业链企业构筑汽车安全“护城河”。
助力激光雷达厂商打造“安全眼”
在汽车行业智能化浪潮下,激光雷达已经成为行业标配之一。激光雷达技术作为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关键环节,其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信号,能够精确测量周围环境的三维信息,为自动驾驶车辆构建高精度的环境地图,堪称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 1-10 月,激光雷达年装机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到2024年 12 月,这一数字已增长至 150 万,标志着激光雷达市场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里程碑。
由于激光雷达直接影响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用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也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IP67高防护等级与宽温工作范围,更需要适应雨雪、强光等复杂气候和空气环境。
2023年6月,国内某激光雷达头部制造商联系到菲沃泰,希望菲沃泰能助其解决激光雷达中含银器件的硫化腐蚀问题。
在激光雷达的发射器中,银是一种常用的反射镜材料。银具有非常高的反射率,可以将大部分的光线反射出去,提高激光器的效率。同时,银的导热性能也非常好,可以保证激光器的稳定性能。
然而银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极易与空气中存在的硫化氢(H?S)和二氧化硫(SO?)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出现腐蚀现象,造成激光雷达性能下降甚至损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驾驶安全与人身安全。
在详细了解该激光雷达头部制造商需求后,菲沃泰成立专项技术团队,研究含银器件特性,定制针对性的纳米镀膜防护解决方案:
在纳米膜层方面,菲沃泰采用了丙烯酸酯类有机材料作为主材,这些材料中的化学键能较高,使得薄膜结构在化学上相对稳定,不会与硫化氢及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被破坏。
在镀膜技术工艺方面,菲沃泰利用纳米材料在微观结构下覆形生长的特性,通过真空镀膜装备使其精准附着于含银器件表面,形成360°无死角的致密保护膜层。
经过菲沃泰纳米镀膜防护后的含银器件,不仅具备了全方位的耐腐蚀特性,还不影响光学器件透光率,兼顾了防护与光学性能需求。
在通过该激光雷达头部制造商测试、投入量产后,已有20万件经菲沃泰纳米镀膜防护的激光雷达应用于某新势力品牌汽车上。
该激光雷达头部制造商也明确表示,菲沃泰定制化的纳米镀膜防护解决方案有效地降低了用户们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故障率,提升了终端客户的满意度。
汽车中控板的“稳定器”
随着与AI技术的深度集成,智能座舱正从“交互空间”向“移动智能生活空间”转变,作为“移动计算中心”载体、智能汽车的“大脑”的中控板,承载着5G通信、AI运算等高功耗模块,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同时,高温、高湿引发的电路腐蚀与凝露短路问题,正成为中控板的“安全杀手”。
因此,在复杂应用环境下,如何做好汽车中控板的防护、提升性能可靠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2024年,国内某中控板制造商联系到菲沃泰,提出他们当前产品在终端客户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受潮不耐水问题,如在车内清理挡风玻璃内壁等时,汽车中控板会遭遇淋水情况;二是受腐蚀问题,如沿海区域车辆的中控线路板,会长期经受海水蒸发产生的盐雾中的氯化钠腐蚀,此外用于融雪的工业盐也会对车辆中控板带来盐雾腐蚀;三是高温高湿环境影响问题,如夏季车内温度易达到 60℃ - 80℃,相对湿度也常在 70% - 90% 之间,且内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热量和水汽不易散发,车辆中控板的内部集成电路器件及PCBA板会发生冷凝水水汽聚集,发生短路故障。
这三类问题均会导致车辆中控板的线路或器件损坏,影响中控系统正常运行,甚至危及驾驶安全。因此,该中控板制造商希望菲沃泰能为他们定制一套纳米镀膜防护方案,解决此类问题。
在了解到该中控板制造商的需求后,菲沃泰专项服务团队对客户产品进行拆解研究,并走访了客户生产基地,了解客户生产流程。
菲沃泰专项服务团队发现,此产品结构为多单板叠层,中间涉及板间连接器,如要对单板进行镀膜,不仅客户的生产流程需发生变更,且板间连接器还需单独处理。这反而降低了客户的生产效率。
菲沃泰项目团队经过反复测试后,设计出一套针对性定制化的纳米镀膜防护解决方案――将镀膜工艺规划在客户生产工序末端,当中控板装配完成后,送入菲沃泰纳米镀膜装备中,利用纳米薄镀膜工艺气相沉积的渗透性,通过产品外壳多个直径圆孔约3mm的散热孔,将气化后的纳米级材料无死角均匀镀在产品内外部,实现对中控板的全方位镀膜防护。
经过菲沃泰镀膜后,产品在倾斜15°滴水条件下能够抵御雨水或溅水侵袭,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双85°测试)、冷热冲击(-40℃- 85℃)、盐雾腐蚀环境下的耐久时间均有显著提升,达到车规级耐久防护要求。
自2024年9月量产以来,菲沃泰为客户定制化的纳米镀膜防护解决方案和自动化产线,不仅完美解决了该中控板制造商的生产难点,更有效提高了其产线生产效率。
为汽车压力传感器穿上“纳米盾甲”
近年来,汽车电子系统在控制精度、范围、适应性、智能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实现了智能汽车的整体优化运行。汽车压力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
汽车压力传感器通常用于测量车内液体和气体的压力,因此可以应用在如燃油、制动、排气等车载系统中。它通常由压力敏感元件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
特别是在燃油系统中,压力传感器能优化燃油混合物以适应气压,测量歧管内部压力,让发动机管理系统调整发动机获得最佳效率,还能检测泄漏的蒸气,向汽车和驾驶员发出警报。
2024年,某汽车压力传感器制造商遇到了终端客户反馈过来的产品防护质量问题:其应用于燃油系统的压力传感器产品长期在冷媒、机油、酸碱性的环境下工作,但由于该产品尺寸仅14mm*12mm,原有三防漆防护方案无法做到对细微缝隙的全方位防护,在潮湿盐雾等恶劣环境侵袭以及-40℃-150℃的高低温冲击下,三防漆因应力出现裂纹、脱落等损伤,造成产品频繁出现故障。
在搜索市面上相关汽车电子器件防护解决方案时,该汽车压力传感器制造商了解到,菲沃泰的高标准全方位多功能的纳米镀膜防护解决方案,不仅能对汽车重要电子元件提供全面无死角防护,还能提供防水、防凝露、防腐蚀、耐高压等多种防护功能,既满足市场对汽车零部件可靠防护的需求,更改善了车内空气质量,提高了行业防护标准,提升了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元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该汽车压力传感器制造商联系到菲沃泰,并提出了遇到的防护难题。经过几番深入沟通与交流,菲沃泰迅速组建了专业团队,为其压力传感器产品定制规划了一套高规格多功能纳米镀膜防护解决方案。
结合压力传感器产品使用场景特性,菲沃泰采用了特殊的原材料,并以将不同的沉积方式在同一装备中实现的创新思路,设计了结合力更佳的复合纳米膜层,使它能够均匀且致密地覆盖在传感器表面,360°无死角的覆盖如难以触及的缝隙和边角,形成全方位防护屏障。且膜层不会产生小孔、气泡,应力极小,大大提升了防护的可靠性。
经过严格的客户端环境测试,菲沃泰压力传感器产品定制化多功能纳米镀膜防护解决方案成功通过所有考验,防护加持后的产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均有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因防护不佳导致的产品故障发生率。自该汽车压力传感器制造商稳定量产以来,该技术已被广泛批量应用在各新能源品牌的汽车上。
此前,菲沃泰销售总监王文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汽车行业的一个特点在于,一旦某种技术有了应用、行业生态搭建起来后,业务会非常稳定,且容易横向在不同客户间进行拓展,以助于我们产品的快速起量。目前在汽车行业,我们已顺利拿到多家Tier1客户的定点资格。”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菲沃泰已为超50万件汽车电子类产品提供防凝露、防水、防腐蚀、耐高压纳米镀膜防护。
未来,菲沃泰将立足纳米新材料产业发展,坚持走自主创新研发之路,将纳米镀膜防护技术应用到更多汽车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汽车行业的防护应用领域,提升各类汽车电子产品性能,助力相关产业链企业构筑汽车安全“护城河”,为客户守护每个智慧结晶,为大众带来每时每刻的安全感。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推荐阅读:
近30亿增量资金来了!首批北证50指数基金结束募集 3只超募!资金将火速入场
快手商城38节开启预售:10亿补贴件件甄选,天天低价超值特卖
快手发布《2024老铁春节团购消费数据报告》,170万老铁成为品牌商家新客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